一、宝宝口腔有小白点的可能原因
宝宝嘴巴里有白白的像奶渍似的东西,擦也擦不掉,这到底是什么啊?宝宝上颚有小白点,像泡一样,很久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如果你发现宝宝嘴里有不易被擦掉的白点或白片,并伴有烦躁、厌奶等异常情况,就要格外注意了!因为,这可能是婴儿常见的鹅口疮在作怪!
1. 鹅口疮:2岁以内最常见,2岁以上也有可能发生。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白色念珠菌存在于正常的人体内,喜欢阴暗,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比如宝宝的口腔或尿布区域。
2. 口腔溃疡:在哪个阶段都可能发生。原因复杂,包括缺乏微量元素如锌、铁,缺乏维生素B族等,免疫力低下等。有时感染也会引起,比如疱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病。
3. 马牙:一般在出生时或出生后4至8周出现。局部结缔组织增生、上皮细胞脱落不完全导致,俗称“马牙”,医学上称为“上皮珠”。
二、如何判断孩子得了鹅口疮
如果家长发现宝宝的舌头、上腭、颊粘膜上有小白点,又没有什么其他不适,就要注意了,宝宝可能得了鹅口疮。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常见于婴幼儿及新生儿,大多是喂养过程中清洁不到位所致。鹅口疮长得跟宝宝口腔内的奶渍比较相似,但奶渍比较容易擦除,可以凭此区分。得了鹅口疮的宝宝吞咽时可能会有疼痛反应,从而影响进食
鹅口疮常表现为有很多像奶斑一样的东西粘在口腔壁上,如果发现宝宝的舌头、上腭、颊粘膜上有小白点,宝妈们可以用棉签检查一下,能用棉签擦掉的则为奶斑,擦不掉的就是鹅口疮了。
鹅口疮不易被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仅有进食时略有感觉。严重情况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如果受损的粘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更为严重的病变可蔓延至食道、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影响终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三、什么原因引起的鹅口疮及护理方法
一、什么原因引起的鹅口疮?
① 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
② 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这些都可以是感染的来源。
③ 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宝宝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此时牙床可能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可能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④ 在幼儿园或是游乐场,有时因交叉感染可能患鹅口疮。
⑤ 长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并大量繁殖,引起鹅口疮。
二、宝宝得了鹅口疮如何护理?
家庭护理对于鹅口疮的预防和治疗都非常重要。
念珠菌在碱性环境下很难生长繁殖,因此,如果确诊宝宝患了鹅口疮,可用2%的苏打水溶液清洗口腔。不要在宝宝的口腔感染处用力擦拭,否则可能会损伤口腔黏膜、出血。
如果病情不影响宝宝精神和食欲,可以先观察;如果宝宝进食困难、哭闹严重,伴有发热、流口水、烦躁不安,建议及时就医。
小月龄的宝宝出现鹅口疮,首先需要检查使用的餐具或者是妈妈的乳头是否清洁。
建议母乳喂养的宝妈们勤换内衣,每次喂乳前都要先洗手,用温水将乳头洗干净。而对于非母乳喂养的宝宝,餐具、奶瓶、橡皮奶头和药杯需要专人专用,煮沸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四、宝宝口腔有小白点的治疗和预防
一、鹅口疮
治疗:
▲ 一般不需要口服抗真菌药,可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在哺乳前后清洁宝宝口腔,局部涂抹制霉菌素甘油,1日涂抹2~3次,连续用至少1周。
▲ 母乳喂养的话,可以在妈妈的乳头上也抹些药物。
▲ 也可给宝宝口服一些益生菌,以纠正肠道菌群紊乱,抑制真菌生长。
预防:
▲ 平时,喂母乳的妈妈注意手部和乳房局部的卫生。
▲ 配方奶喂养的话,要注意消毒奶瓶和奶嘴。
▲ 大点的宝宝喜欢吃手,或拿到啥东西都往嘴里放,所以要给宝宝勤洗手、给玩具消毒。
二、口腔溃疡
治疗:目前还没有特效疗法,不过可以用些方法减缓孩子的疼痛:
预防:
▲ 尽量避免给宝宝吃酸的食物或饮料,太咸的、辛辣的也最好别吃。
▲ 给宝宝使用吸管喝水或饮料,这样就可以避开液体对口腔溃疡的刺激。
▲ 宝宝疼痛厉害时,可以用些安全的退烧药,因退烧药除了退烧外还可以镇疼。
口腔溃疡在1周内一般都会自行好转,如果超过1周还没有好转,或反复发生溃疡,建议带宝宝看医生。
三、马牙
治疗:属于正常现象,不会影响宝宝今后牙齿生长,也不需治疗,自行会脱落,所以不需要做任何处理。千万不要人为去挑破去除,以免造成牙龈感染。
原标题:宝宝口腔有小白点怎么回事宝宝口腔有小白点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