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战疫者说 | 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何强:方舱医院的应急管理与治疗规范是如何炼成的
经过数月奋战,武汉现有确诊病例终于在4月25日清零,疫情形势愈发明朗。
“回顾防控的整一个完整的过程,方舱医院在其中的作用也更加清晰,”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浙江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何强说。
疫情暴发后,何强院长于2月4日带领浙江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支援武汉,先后承担了江汉方舱医院、黄陂方舱医院、光谷日海方舱医院与袁家台方舱医院的运营与管理工作,连续工作了近两个月。
(31名浙江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应召出征)
3月27日,他们送走最后一批治愈出院患者,武汉及全国疫情也迎来了阶段性胜利。何强认为,方舱医院在此次疫情抗击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方舱医院建立后,感染人数开始明显下降”。
方舱医院是如何管理的?如何评价方舱医院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如何看待西方国家“轻症患者居家自愈”的这一做法?何强日前向健康界讲述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方舱抗疫”模式。
方舱医院治愈率高达90%以上
健康界:浙江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是如何参与到武汉疫情防控的具体过程中的?
何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是国家卫健委在2011年统一考虑提出的,当时是受“5•12”汶川大地震影响,希望建立一支专业队伍保障灾后的医疗救助工作,至今全国已成立了30多支队伍。
浙江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于2013年通过国家卫健委的认证,是华东地区第一支国家级救援队。这支队伍共有48名医护与技术人员,均是浙江省人民医院的工作人员,配备了10余台专用救援车辆,包括救护车、检验车、水电油保障车、应急物资保障车等,相当于一个二级乙等规模的移动医院,可以收治数百名患者,在野外至少能生存一周。
平时,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定期进行拉练,对队员们进行相关的应急培训,比如检伤分类、外科包扎、野外救援等,并对相关的设备做维护,保证队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作出响应。至今,这支队伍已参加了国内外多场突发事故的医疗救助工作,比如2019年宁海水灾、2013年的菲律宾海啸援助等。
武汉疫情暴发后,国家卫健委2月3日发布通知,要求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待命,对武汉进行支援。接到指令后,我们立刻组建了一支31名成员的队伍,2月4日早上7:30出发,驾驶6辆救援车,晚上6:00左右抵达武汉。
达到武汉后,我们的任务是是管理江汉方舱医院。包括我们在内,全国大概有6支救援队都分配到了江汉方舱医院。江汉方舱医院2月5号晚开始收治病人。
(医护人员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江汉方舱医院的工作中)
既往,我们这支队伍主要还是针对自然或人为灾害进行医疗救助,队员也主要以外科、创伤科为主,而对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经验相对有限。此次支援武汉,我们及时调整了人员,充实了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等内科方面的医护人员,并以他们为主体,例如呼吸科的李亚清主任就被任命为医疗组长,同时保留了之前的监护室医生、急诊医生等,这样既能发挥过去救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又能比较好地抗击新冠肺炎。
经历此次疫情大考验,相信国家会进一步加强紧急医学医疗队的建设,增强队伍应对突发传染病的能力,例如充实相关救治设备、更新人员培训内容等,以更好地满足各种“作战”需求。
健康界:方舱医院的管理与治疗规范是如何形成的?
何强:我们到达武汉之前,武汉方舱医院的牵头医院已初步制定了运作手册。在我们接管后,针对收治患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讨论,反复研究,逐步完善了方舱医院的管理规范,并形成了全国统一的方案,进一步推广使用。
最初,方舱医院有明确的收治标准:必须是核酸检测呈阳性的确诊病人;必须是轻型或普通型的病人;病人必须有自理能力,没有明显的基础与精神疾病,年龄介于14~65岁之间,尽量不收治儿童与老年患者。
随着疫情的发展,特别是中央下达“应收尽收”的指示之后,为保证确诊病人完全得到收治,方舱医院的收治标准逐渐降低,基本上所有的感染患者都能及时收住方舱医院,随后通过对病人的评估再做进一步的处理。
方舱医院的工作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对收进来的病人进行动态、持续的评估(每隔3小时评估一次),评估他们是不是重症患者或者是否出现了重症相关信号,一旦患者病情进展,就要及时将他们转至定点医院。
方舱医院有两个“零”目标:一是保证零死亡;二是保证工作人员零感染。为实现第一个目标,我们一定要对病人做好评估,发现重症患者,及时进行转诊治疗。
二是对轻症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使用抗病毒的中、西药结合治疗;二是针对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慢性合并症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三是对房颤、胆囊炎、肾结石等突发疾病的治疗。
方舱医院前期主要通过X光线胸片检查对病人病情进行评估,后来国家给每个方舱医院都配备了移动CT,医护人员就通过CT、配合血液学检查评估病人整体状态——既能及时追踪病人病情的进展情况,也能保证病人诊疗的安全。
(医护人员就患者CT影像进行讨论)
三是方舱医院能为患者提供社会活动支持和心理护理,并尽量满足病人基本需求,例如提供电热毯、无线网络等,让大家吃好睡好,还能上网与外界保持联络。
一些轻症患者康复后,他们重新回到方舱医院成为志愿者,帮助在舱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方言翻译等工作,不仅方便了医护人员,而且给病人树立了治愈出院的信心。
最初,一些病人对方舱医院可能还有质疑或抵触情绪,但是随着服务和管理逐渐成熟,大家越来越认可方舱医院,医院的氛围也慢慢变得轻松、融洽。
健康界:方舱医院的治愈率高达90%以上,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何强:目前,方舱医院是零死亡的,方舱医院转出的是重症患者与治愈康复的患者,也就是重症转诊率与治愈率。方舱医院的重症转诊率在8%左右,前期可能会高一些,后期会相对低一些。
这也代表着方舱医院的治愈率高达90%以上。努力让病人康复一直是方舱医院的主要任务,我们每天评估病人时,除了评估他们是否为重症,还会评估他们的情况是不是满足出院标准:体温正常三天以上、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肺部病变基本被吸收、核酸2次检测(间隔24小时)呈阴性,如果达到这些标准,就会安排病人出院。
治愈率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及时、合理的管理,特别是政府很快为每个方舱医院都配备了移动CT等设备,诊疗水平不断的提高,有效避免了患者从轻症发展到重症。若病人转为重症,流畅的转诊制度也能够让病人尽快转至定点医院,进行针对性治疗;二是医护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和谐,特别是我们及时进行的健康教育,使病人能乐观面对疾病,也有助于病人康复。
(专业医护人员对轻症患者的照护是降低重症率与死亡率的关键)
健康界:您如何评价方舱医院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所起的作用?
何强:方舱医院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起到了决定性的、关键的作用。
在管理方舱医院的过程中,我们明显感觉到确诊病例的递减:最初每天收治的人数都将近1000,在两三天的时间里一个方舱医院就会收满患者;一周后,方舱医院开始有序收治病人,病人数量下降到几百;随着规范及时的管理,出院患者慢慢的变多,住院患者越来越少。
方舱医院把确诊患者“应收尽收”之后,传染源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对这些患者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治疗,避免轻症患者发展为重症。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常规医院的床位也被空出来,留给重症患者,保证轻、重症患者均能得到及时收治。
如果不是有这么多快速建立的方舱医院收治病人,会有大量轻症和普通型病人没有床位,导致这些患者散布在各社区,不仅会增加死亡率,还会加重疫情扩散。
“群体免疫”说法有违医学精神
健康界:有西方国家采取了“轻症患者居家自愈”的做法,对此您怎么看?
何强:我认为这种做法是西方国家死亡率较高的根本原因之一。
这种做法导致的第一个问题是,病人无法判断自己是轻症还是重症的,而且他们在家中很难做到真正隔离,往往会传染给家人,面临着沉重的心理压力。
其次,老年人等高危人群由于合并基础疾病,免疫力较低,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很容易导致发热、炎症反应等,促使基础疾病加重,快速进展为重症,或直接导致死亡。
武汉方舱医院里有专业的设备与人员对病人进行管理,如果出现病情加重情况,能第一时间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治疗或转诊,有效降低了重症率与死亡率。
西方国家之所以采取“轻症患者居家自愈”这种做法,一是因为国家整体的调动能力相对较弱的无奈之举;二是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们没有真正把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此次抗议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哪个国家的政府是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真正把老百姓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这是一目了然的。
健康界:目前国际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但有些西方国家却采取了所谓“群体免疫”的做法,对此您怎么看?
何强:国际疫情形势严峻,国内防控也不能盲目乐观、掉以轻心。其中一些有效的防护措施,比如戴口罩、保持手卫生、不聚集等,还需继续遵守。
我们使用群众组织的优势初步实现了胜利,但传染病的控制并不能完全靠隔离。必须利用疾病暂时被控制的宝贵时机,尽快找到特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或疫苗,用科技手段彻底战胜病毒。
目前,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远远不够,病毒本身也许会出现变异,仍然充满各种风险。所以我不太赞同有些西方国家采取的所谓“群体免疫”的做法,如果这种办法可行,大家在疾病面前都通过自然选择就好,也就不需要医生了。医生的一大作用是帮助弱者、救护患者,“群体免疫”这一说法有违医学精神。
健康界:不少专家认为,新冠病毒将会长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那么您认为这对医院的发展会有哪些影响?
何强:医院应该适应新冠病毒长期存在这一“新常态”:既要有疫情防控的意识,也需满足老百姓其他疾病的诊疗需求,这对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方舱医院回来后,我目前的工作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继续提升专业诊疗能力,当好一名肾脏科的大夫;二是将此次疫情防控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知识用到以后的医院管理中;三是带领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医疗队不断完善更新,进一步提升其灾后救治能力。
在医院管理方面,我们会更加居安思危,为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传染病事件做好应急准备;同时对医院各岗位进行梳理,根据不同科室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防控政策;进一步提升预约诊疗的比例,减少门诊的病人数量,防止聚集性感染。
另外,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互联网医疗在慢病病人的管理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未来,我们会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医疗的建设与发展,以更好的服务满足病人在网上的看病需求。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