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排便次数过多、过细?是大肠癌来“敲门”!6种变化需高度警惕!
导语:排便次数过多、过细?是大肠癌来“敲门”!6种变化需高度警惕!
随着时下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饮食也越来越不规律,我国大肠癌的发生率近些年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长,是近些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其他恶性肿瘤往往静悄悄的来,早期症状不明显,而相反大肠癌比较“高调”,容易被我们察觉。
那接下来就看一看大肠癌的早期临床表现。
1.排便次数改变
每个人的排便次数不同,这里指的是比自己正常规律的排便次数增加或者减少,并且持续了一段时间。如有些人平常一天一便,最近总有排便感,一天四、五便,或者几天一便,这些变化很容易被我们察觉。
2.粪便状态的改变
正常粪便呈圆条形,色黄,软硬适中。而大肠癌早期患者的由于肿瘤占据直肠管腔,会使粪便呈现扁条形,往往表面有粘性分泌物。有些患者如腹泻一样,排便稀溏,而有的则坚硬。
3.便血
大肠癌出血会混合在粪便之中,甚至会出现黑色粪便。痔疮也便血,往往血液浮在粪便表面或者仅在粪便头处有血液,血呈鲜红色,出血时滴血或者喷射状出血,这是二者的一个显著区别。
4.食欲不振、身体消瘦、乏力
病变的肠道吸收营养物质能力会下降,消耗脂肪就会日渐消瘦,长期以往会出现乏力、疲劳,整日萎靡不振。又因长期慢性失血,会引起贫血。
5.腹部肿块
大肠癌加重,肿瘤会变得慢慢的变大,甚至都能触摸到腹部肿块。恶性肿块往往边缘模糊,触之疼痛。
6.尿急或者尿痛
由于大肠离膀胱很近,大肠癌肿很容易侵犯膀胱、尿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
大肠癌目前准确的原因不明确,但研究表明大肠癌发生的致病因素很多,下面几大类人群需格外的重视,是大肠癌发生的高危人群。
1.饮食不科学人群
饮食原因是大肠癌发生的最重要的因素。有些人忙于工作应酬,经常饮食极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喜食快餐、高热量食材,长期以往加重胃肠道负担而罹患大肠癌。
2.患过肠道疾病的人群
得过慢性结肠肠炎的人群比正常人群发生大肠癌的几率增加20倍。而发生过慢性胆囊炎、胰腺炎的人群患大肠癌的风险也是成倍增加。
3.大肠息肉患者
息肉直径越大,发生大肠癌风险也就越大,对于直径2cm以上或者3个息肉以上者,应及时手术;2cm以下者,应采取保守治疗,每半年体检,防治癌变。
除此之外,有家族遗传史者也属于高危人群。对于大肠癌高危人群,我们要进行大肠癌筛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大肠癌筛查方法有哪些呢?
1.验血
这主要检测的是肠癌的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简称CEA。对于便血者可通过大便潜血检查来判断是否发生大肠癌。
2.指检
指检是最直观的检测的新方法,通过指检可以发现肛周或者在直肠的一些肿块。因此每次体检时不要因为难为情选择不做,一定要接受指检!
3.肠镜
对于一些高危患者,特别是有肠道息肉或者是有家族史的患者,能够最终靠肠镜来进行全方位检查,它主要是可以检查早期的癌变的细胞。
综上,大肠癌虽然可怕,但是早期症状明显,是最容易被早期发现的癌症。我们通过了解我们的排便习惯、粪便状态及全身症状判断我们是否有大肠癌发生倾向;平时注意饮食,养成好的饮食上的习惯,40岁以上人群每半年进行一次体检,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责任编辑: